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情,一座城市也有一座城市的秉性。在它長大長高的進化過程中,有的城市秉性漸逝而趨于雷同,有的城市卻仍能堅守、張揚著自己鮮明的個性。就像巴黎以“時尚之都”、“浪漫之都”揚名天下一樣,曼谷也是性情中的城市。
曼谷是一個平和的城市。街巷里,奔馳、寶馬、奧迪等各色世界名車與摩托車、嘟嘟車一起奔跑,嘟嘟車上系著的飄帶在風(fēng)中飛舞,格外醒目。交叉路口、斑馬線前,疾馳的汽車會減緩車速甚至嘎然而止,讓行人先走或讓并線的車輛先行,而得以優(yōu)先的路人、行車少不了點點頭予以感謝。
車流如梭,你卻不會看到因為車輛搶道導(dǎo)致交通堵塞,也不會看到街頭有人對罵甚至動粗。泰國人很少動怒,即使生氣也不會把表情寫在臉上或者表現(xiàn)出某種說不出來的激動。就連寺廟里的佛像,也是那般安詳、平和地注視著蕓蕓眾生。
走在路上,走進哪個餐館或店鋪,總有人向你燦爛微笑。你無須去為微笑的含義尋找注解,只需接受他們的微笑,并回報以微笑。這就是泰國,一個微笑的國度。微笑里顯現(xiàn)泰國人的友善、熱情、溫和,慈悲為懷的佛教信條深入人心,正孕育了曼谷的平和。
曼谷是一個寬容的城市。大清早,剛剛蘇醒過來的曼谷街頭,黃袍僧人沿街化緣、乞求世俗人的施舍。盡管佛教是泰國的國教,佛教徒占了泰國總?cè)丝诘木懦梢陨希浇、伊斯蘭教、印度教、道教等其他的信仰也一樣在這里受到自由、平等的尊重。
一座印度廟在曼谷繁華金融商業(yè)街區(qū)的是隆路上,每天接受著信徒的虔誠朝拜,香火鼎盛。一個由過去華人集中聚居地發(fā)展起來的唐人街,也稱“中國城”,已成為曼谷的一張名片。店鋪招牌上中、英、泰三種文字并列,隨處可見。西餐、中餐、日本料理、韓國料理等各種飲食文化,盛行于市。
曼谷的寬容,形成曼谷和諧的圖景。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,東方情調(diào)與西方意味,佛寺的寧靜與寺外街市的喧鬧,在這里和諧相融。老外們由此格外喜歡這個“天使之城”,來觀光旅游、休閑度假,一次又一次,有的人甚至就在這里安居樂業(yè)。外國人之多,加上許多的國際機構(gòu)在此設(shè)點,又使曼谷凸顯國際化的另一面。
曼谷也是一個悠閑的城市。街邊巷口,一輛輛載人摩托車靜候著乘客,穿著黃色背心的車夫閑坐在路邊說笑,無聊地打發(fā)著等客的時光;慵懶的流浪狗躲著熱辣辣的陽光,走在陰涼下,累了隨地就睡,餓了有人喂食。
夜里的曼谷,帕蓬、那那等酒吧,燈紅酒綠,是老外們游蕩、迷戀的地方,隨心所欲,狂歡作樂。每天的早晚交通高峰時期,城區(qū)街道乃至高速公路上如甲殼蟲般緩緩爬行的車輛,也為這個城市平添一絲悠閑的情調(diào),不急不慢,不慍不火。
歲月的流逝中,曼谷在變,但秉性難移。今天的曼谷,多姿多彩又混亂不堪,讓人刺激也讓人失落,但依然是游人心目中向往的“旅游天堂”,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紛至沓來。走馬觀花中品味曼谷,真正留給人的印象,或許不是哪棟高樓大廈,不是哪條街道哪道風(fēng)景,而是彌漫各個角落的城市氣息——悠閑、寬容、平和。 |